这是一场惊心动魄又荡气回肠的斗争。
相信,资本市场、外贸行业,乃至很多领域,不少人的心都一度提到嗓子眼了。但最终的结果,应该说是让他们大舒了一口气。
北京时间5月20凌晨中美两国达成协议:
1、双方同意,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。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,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,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。
2、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,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。
3、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,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。

4、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,同意加强合作。中方将推进包括《专利法》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。
5、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,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。
6、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,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。
联合声明发布之后,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表示,此次中美经贸磋商的最大成果是双方达成共识,不打贸易战,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。
那中美贸易战,谁是赢家?谁是输家?
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个答案。确实,在中国的互联网上,也有人认为,美国是不是欺人太甚,中国是不是让步太多,不然为什么中国总是买买买;在美国政界,一些人也责怪特朗普太过软弱,中国人太过狡猾,明确拒绝了减赤2000亿的目标。
但,理性地看,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结果,是一种双赢;双方都拿到了各自想要的东西,没有输家。
围绕着这次激烈的贸易交锋,应该还是有太多警醒的地方。
第一,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,坚持发展和创新才是硬道理
特朗普打压“中国制造2025”,采取各种手段维护美国在技术和制造业领域的领先优势说明什么?说明制造业仍然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,没有强大的制造业,在大国竞争中是不可能赢的。制造业的竞争力,仍然是未来国力的关键。
中美贸易冲突,让我们知道了中国在制造业和技术领域与强国之间真正的差距。特别是,这次贸易冲突,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在“芯片”上受制于人,其实,中国在很多基础核心技术领域都受制于人。
第二,不管多大的挑战,不能乱了阵脚,必须保持理智和冷静
应该说,这次中国代表团不辱使命,克服了12小时的时差,顶住了强大压力,最终取得了一个双赢并可接受的结果。非常不容易,也充分反映了中方团队的智慧和谋略。小不忍则乱大谋,如果真乱了阵脚,如果真意气用事,那结果很可能中了某些人的圈套,影响了中国的长远利益。

第三,知耻近乎勇,要有危机意识
美国的挑衅,当然是挑战,当然是危机,但没有压力,就没有动力。危机,危机,危中有机,中国人其实是最善于化危为机的民族。知耻近乎勇,我们更需要卧薪尝胆,推进各方面的改革。